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國發〔2015〕43號),加強行業自律和人才建設,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擔協)黨委自2016年成立以來,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不斷加大培訓工作力度。經過三年的努力,培訓工作已成為中擔協服務會員的重要平臺和行業交流學習的重要窗口。
為了更好服務會員,使培訓工作再上新臺階,中擔協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為契機,對培訓工作開展了調研活動,以此總結經驗,分析需求,制定方案,精益求精。
一、培訓工作開展情況
(一)培訓工作規模
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期間,中擔協共舉辦27場培訓;共3705家機構、6589人次參加(詳見表1)。目前,協會培訓分為基礎業務培訓、高管培訓、與國家融擔基金合作的政策性融擔業務培訓3個培訓類別,共有12個主題課程。
表1 2016年5月以來中擔協培訓開展情況
年份 |
場次 |
人次 |
培訓班主題 |
類次 |
2016年 |
2 |
318 |
2 |
2 |
2017年 |
5 |
1339 |
5 |
2 |
2018年 |
11 |
2679 |
11 |
2 |
2019年 |
13 |
預計3313人 |
12 |
3 |
(二)培訓工作成效
經過努力,中擔協培訓工作日益成熟,質量和效果不斷提高,得到了會員單位認可,贏得了業界廣泛贊譽,滿意度和認可度處在較高水平。
1.規模不斷壯大,呈現快速增長態勢。與2016年相比,2019年培訓規模擴大了5.5倍(詳見圖1)。四年的數據顯示,培訓規模逐年上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注釋:“點曲線”為2016年至2019年培訓規模增長趨勢線
圖1 2016-2019年培訓場次、機構數、參訓人員情況
2.主題逐漸豐富,貼近工作業務實際。培訓班主題從2016年2個逐步發展到2019年12個,業務覆蓋日趨全面,更加貼近會員單位實際需求,為會員提供了更多選擇(詳見表2)。
表2 2016-2019年培訓班主題及類別情況
年份 |
培訓班主題 |
類別 |
2016年 |
融資擔保業營改增專題 |
基礎業務培訓 |
融資擔保行業第一期高管 |
高管培訓 |
|
2017年 |
財務分析與風險防范專題 |
基礎業務培訓 |
投保聯動業務創新專題 |
基礎業務培訓 |
|
融資擔保行業第二期高管 |
高管培訓 |
|
融資擔保公司風險資產管理專題 |
基礎業務培訓 |
|
《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解讀專題 |
基礎業務培訓 |
|
2018年 |
財務分析與風險防范專題 |
基礎業務培訓 |
融資擔保機構投保聯動業務創新 |
基礎業務培訓 |
|
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和配套制度解讀 |
基礎業務培訓 |
|
融資擔保公司工程保證擔保業務 |
基礎業務培訓 |
|
融資擔保公司監管業務 |
基礎業務培訓 |
|
融資擔保公司風險資產管理 |
基礎業務培訓 |
|
融資擔保業務流程與操作實務 |
基礎業務培訓 |
|
擔保業務風險管理與控制 |
基礎業務培訓 |
|
融資擔保行業第三期高管 |
高管培訓 |
|
互聯網金融與擔保 |
基礎業務培訓 |
|
融資擔保業務產品設計及創新 |
基礎業務培訓 |
|
2019年 |
財務分析與風險防范 |
基礎業務培訓 |
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 |
政策性業務培訓 |
|
投保聯動業務創新 |
基礎業務培訓 |
|
融資擔保行業第四期高管 |
高管培訓 |
|
融資擔保公司工程保證擔保業務 |
基礎業務培訓 |
|
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 |
政策性業務培訓 |
|
融資擔保法律實務 |
基礎業務培訓 |
|
融資擔保業務流程與操作實務 |
基礎業務培訓 |
|
擔保業務風險管理與控制 |
基礎業務培訓 |
|
金融科技與擔保 |
基礎業務培訓 |
|
擔保業務產品設計及創新 |
基礎業務培訓 |
|
融資擔保行業第五期高管 |
高管培訓 |
|
全國政策性融資擔保業務培訓 |
政策性業務培訓 |
3.合作對象多樣,擴寬了業務范疇。為了進一步提高培訓層次和級別、拓展承擔業務范圍,中擔協培訓合作對象進一步向中央機構和高校延伸。2019年,受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委托,舉辦了3期政策性融資擔保業務培訓班;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合作,舉辦了2期高管培訓班。
4.師資日益增強,建立了專家智庫。培訓工作開展以來,中擔協不斷發掘行業內外專家資源,重點選擇行業內優秀從業者及相關領域專家為培訓教師。幾年來,共吸納了來自擔保行業、監管部門、知名高校等近40位專家擔任授課老師,建立了授課專家庫,基本實現業務全覆蓋。
5.管理更加規范,貫徹了管理服務理念。通過制定完善《中擔協培訓管理辦法》,中擔協培訓工作日趨規范。同時,在做好培訓服務工作基礎上,秉承管理式服務理念,通過嚴格管理,確保了參訓效果,營造了良好培訓氛圍。
二、培訓工作存在問題
(一)課程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雖然從實際業務出發,先后設計了投保聯動、財務分析與風險防范、工程保證擔保、產品設計及創新、法律實務等課程體系,但授課內容主要依賴授課教師經驗,缺少權威性培訓教材供培訓教師和學員參考和使用。
(二)培訓層次有待進一步區分。從行業發展和企業組織結構來看,中層管理干部是重要的群體之一,對企業發展起關鍵作用。目前,除高管培訓外,中擔協業務培訓中沒有明確區分參訓人員職級,既往參訓人員中基層業務人員與中層管理干部比例約為1:1,因此,需要探索開設專門針對中層領導干部的課程。
(三)應急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隨著會員單位數量日益增加,參訓人數大幅提升,培訓過程中遇到的突發情況越來越多,對會場、住宿、交通、安全、醫療等條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做好應急準備,使培訓工作流程更加順暢,服務更加周到,安全得以保證。
三、工作方向
(一)構建系統培訓體系。分層分類構建培訓體系,在現有培訓類別基礎上,探索開設中層干部專題培訓。穩步推進培訓教材編寫工作,按照財務分析與風險防范、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工程保證擔保、融資擔保法律事務、融資擔保業務流程與操作實務、擔保業務產品設計及創新等6個培訓專題,分類匯總歷年培訓資料,編寫成冊。
(二)整合多方培訓資源。深度開發承辦單位資源,進一步節約培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深化與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享培訓資源;深化與行業專家合作,加強開發行業內師資力量,適當將政府、高校、智庫的教授和研究員等專家納入師資庫。
(三)創新培訓教學模式。探索運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如講授式、案例式、模擬式等,提高學員學習興趣;增加互動環節比例,嘗試增加圓桌論壇、分組討論、會員單位業務展示和老師現場點評等環節,或設立現場教學點,提高師生互動性和學員參與性。
(四)完善各項培訓機制。在《中擔協培訓管理辦法》基礎上,不斷完善《培訓應急預案》,包括安全、醫療、會務等細節;完善對培訓講師、承辦單位及協辦單位的榮譽表彰機制,將“榮譽制”在激勵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加強培訓需求調研,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及座談等方式,深入了解會員單位的培訓需求及想法。
(五)增加場次和建設基地。通過增加培訓場次或者分批次培訓解決培訓需求迅速增長引發的供需矛盾。擇優選擇承辦單位作為長期合作伙伴,采用“承辦制”和“基地制”,積極推進分區域培訓模式。
